2008年以来,在北京奥运、金融危机以及艺术的资本化运动等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经历着一次系统性的变革。
疾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无疑将全球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政治形式与社会形式的失衡与断裂不再限于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性的危机,传统的意识形态框架似乎已经无法准确地描述和概括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与之相应的是,艺术的生产方式、语言形态、传播媒介、消费机制以及身份认同、主体意识等也都呈现出异常多元、复杂的变化和冲突。一切都处在不定和未知的状态中,而如何敏锐地捕捉这些变化及其症结,并作出批判性的深刻分析和理论回应,自然地成了今天艺术和社会行动的一部分。
2016年12月17日,由华宇集团主办的首届华宇艺术论坛在三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年轻的艺术评论家、写作者和策展人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2008年以来的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主要围绕“社会介入与身份政治”、“档案实践”与“网络时代的物、身体与主体”等三个不同又相关的视角进行了讨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会的写作者和策展人大多出生在1990年前后,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而且都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代,此次论坛应该是他们第一次集体亮相。通过短短一天的讨论和交流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视角和取径的确不同以往。在我看来,他们不仅打开了更多新的当代艺术的思考维度,同时也在积极尝试关于当代艺术的叙述方式,或作为一种生产性的艺术写作的可能。
鲁明军
2017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