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描二维码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或者在微信中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名称:

论坛文集

2018

重估革命:历史、艺术与政治

罗志田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近代中国的广义“大革命”

梁展梁展,男,1970年10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西思想史和文化史。近期发表的论文有《帝国的想象——卡夫卡<中国长城修建时>中的政治话语》(载《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世界主义、种族革命与〈共产党宣言〉中译文的诞生》(载《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4期)》和《反叛的幽灵:马克思、本雅明与1848年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额知识分子》载《外国文学评论》2017年第3期)。

寻找新的主体:西耶斯、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政治共同体构想

傅正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

“美丽新世界”与美苏“趋同”论——兼对西方政治光谱变迁的思想史分析

陈界仁艺术家

未曾发生过“全面乌托邦革命”之地的“潜运动”案例与其后延意义

彭丽君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大跃进时期的艺术生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朱羽上海大学文学院

“文化革命”与“自然”的界限:革命群众文艺运动的真理瞬间及其危机时刻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

从工农美术创作到社会参与式艺术中的主体诉求与关系变奏

鲁明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

“美术革命”:当代的预演与新世界构想

皮力香港M+希克资深策展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部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2001-2012)。博而励画廊创始人和总监(2005-2012)。

过去即未来:传统的百年观念史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坐标

2017

当代艺术与社会主义、学院及民间美术——本土经验下的个案研究

于渺写作者、研究者、《Yishu典藏国际版》2017年文献特刊的客座主编。

西行者:写生、自我漂泊与腹地游牧之间的地理想像 

王智一艺术家,作者

砼,魔镜与集体行为——城中村美术学院的异托邦空间初考

罗先梅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博士候选人

上海城市图景中的当代私人美术馆

陈立独立策展人和研究者

舞蹈与政治:后社会主义的身体政治与流动的现代性

瞿畅Para Site艺术空间副策展人,工作与生活于香港和深圳

“这是要进档案的!”——“档案”及其“创作”

张杨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专业博士。任职于四川美术学院

革命艺术中的新艺术——以20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新洋片”为例

孙天艺撰稿人,译者

多元身份:现实语境下的艺术家职业

王子云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居重庆。

超越政治波普——“形象性”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另一种路径

杜可柯ARTFORUM 中文网编辑

两种前卫之间——以村山知义为例

陈嘉莹

弱者的胜利

2016

2008年以来的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

张霖芝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中国当代艺术的两次自主化进程

鲍栋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现居北京。

重返阶层:面对艺术本身的社会性

王志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现工作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任艺术理论与教育教研部副主任。

当代艺术中的社会行动与政治性

王子云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作为现场反思与异质性实践的乡镇——以贵州羊磴艺术计划为例

翁笑雨是一位常驻美国纽约的策展人和撰稿人。 现任职于古根海姆美术馆,为中国当代艺术副策展人

故事新编——叙事探索地缘

李棋《艺术新闻/中文版》副主编

权力扮演:从身份的焦虑到身份的收复

杨北辰

不可能的档案

蔡影茜生活工作于广州,现为广东时代美术馆副馆长及首席策展人

从图像的过剩到文献的重生

于渺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当代艺术研究者和策划人

文献空间、未尽的90年代、不是回顾的回顾展

陈玺安长征计划研究员

思考实验:艺术基建时代下的艺术作品

李博文

外化/物化了的创作主体:朝向一种新的创作关系

武漠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博士候选人,并从事艺评与策展工作

身体力行:中国当代艺术的“手工化”倾向及相关问题

富源

表演批评的任务

陈嘉莹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2014年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当代艺术咨询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于2015年加入没顶公司,负责展览策划与项目执行。

网络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