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描二维码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或者在微信中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名称:

奖项日程

2019年9月:华宇青年奖初评会议

2019年11月:北京新闻发布会

2019年12月4日 – 12月11日:布展者之夜

2019年12月3日:华宇青年奖终评会 & 展览开幕

2019年12月14日:华宇艺术论坛 & 华宇青年奖晚宴

2019年华宇青年奖

2019年,华宇青年奖组委会面向策展人、批评家、写作者、艺术机构工作者等逾百位嘉宾发出提名邀请,最终提名嘉宾67位,其中包含20位上一届入围艺术家,方迪、冯冰伊、冯骏原、郭城、李继忠、李维伊、刘昕、刘张铂泷、马海蛟、彭可、蒲英玮、谭荔洁、童文敏、康康、马汀滢、王旭、杨季涓、易连、曾家伟、朱建林,4位2018年参与到“布展者之夜”的观察员龙奕瑭、李佳、赵梦莎、戴章伦,以及43位独立策展人或机构策展人,批评家和写作者,在艺术院校的老师等,王欢、Andrew Shiue/Hansi Liao、陈旻、孙晓枫、黄梅、由宓、Lisa A. Orcutt、卞卡、刘倩兮、蔡影茜、苏伟、李筱天、李耀、陶寒辰、彭晓阳、巢佳幸、张思锐、赖非、刘品毓、谢斯曼、杨北辰、叶甫纳、魏颖、蒋竹韵、张杨、姜宇辉、杨青、Alvin Li、王岩、刘益红、何伊宁、陈嘉莹、于渺、王辛、宋振熙、潘雨希、印帅、李贝壳、陈立、龙星如、秋韵、姚梦溪。感谢提名嘉宾对2019年华宇青年奖艺术家提名名单的贡献!

今年,最终被提名并提交资料的艺术家为160位/组。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跨学科经验,作品形态自由开放,日常活跃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部分艺术家长期居于国外。

经过初评委的孙冬冬、李棋、瞿畅、王慰慰、杨紫的共同投票,2019年入围华宇青年奖的十位艺术家分别是:

陈逸云 CHEN Yiyun
陈泳因 Doreen CHAN
褚秉超 CHU Bingchao
覃小诗 Xiaoshi QIN
王海洋 WANG Haiyang
王佩瑄 Pei-Hsuan WANG
辛未 wei
许哲瑜 HSU Che-Yu
姚清妹 YAO Qingmei
庄伟 Isaac CHONG

他们将从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台北、巴黎、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柏林等地来到三亚,参与到布展者之夜、入围展(由刘畑担纲策展)及论坛等事件当中。

2019年,华宇青年奖也继续邀请皮力博士出任终评评委主席,协同唐昕、鲁明军、刘韡、郭瑛,在观展后评选出2位艺术家分获评委会大奖和评委会特别奖。

 

华宇青年奖评选标准及流程

华宇青年奖专注于鼓励三十五岁以下,针对艺术语言与思想提出新问题、坚持探索的青年华人艺术家。

提名丨由提名嘉宾推荐3-5位符合条件的艺术家参与初轮评选

初评丨召集5位初评委进行初评会议,选定20位/组入围艺术家,参加12月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三亚艺术季暨华宇青年奖入围展

终评丨由5位终评委现场观展,召开闭门终评会议,选定两位获奖艺术家

颁奖丨在华宇青年奖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大奖”及“评委会特别奖”得主将被当场公布

终审评委

皮力

| 皮力,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希克高级策展人。此前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常务副主任(2001-2012),也是北京U空间与博而励画廊(2005-2012)的创办人之一。皮力策划的展览包括201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惠特沃斯美术馆(Whitworth Gallery)及2014年在瑞典默奥大学视觉博物馆(Bildmuseet)举办的“对就是错:M+希克收藏的中国艺术四十年”、2002年于日本东京歌剧博物馆举办之展览“Under Construction”、2002年于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润化:亚太媒体艺术”、2002年于北京现代艺术中心及2001年于南韩东亚日报博物馆举办的“Fantasy Zone”,以及2002年于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图像就是力量”。2006年,皮力曾为“Media City Seoul”担任策展人。此外,他是2002年“上海双年展”和2003年“中国怎么样?”(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助理策划人。皮力出版的著作包括《向道德主义告别》(2018)《从行动到观念》(2015)。皮力拥有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理论博士学位。 |

唐昕

| 唐昕,策展人,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总监。 1997年起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活跃于北京,策划了一系列本土当代艺术展览,同时展开与欧洲的艺术交流。2003年加盟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泰康空间至今,带领其成为中国当下最具活力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之一。同时作为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的负责人,历经十多年的积累,为泰康保险集团建立起一份翘楚业内并颇具规模与艺术史价值的企业收藏。 唐昕持续关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她把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的艺术与当代艺术连接在一起并系统研究的方法,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所独有,同时在摄影史、女性艺术的考察研究及年轻艺术创作者的发现与支持等领域均做出贡献。著有《花家地:1979-2004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亲历者谈话录》、《中国非营利艺术机构访谈集》等等,关注当代艺术及生态发展。 |

鲁明军

|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策展人。论文见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等刊物。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理法与士气: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世变(1907-1954)》(2018)等。近期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等展览。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艺术奖年度策展人奖(AAC)。 |

刘韡

|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作为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一员,他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 近期个展包括“幻影”(长征空间,北京,2018);“全景” (Plateau,首尔,2016);“白银”(白立方,香港,2015);“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Sensory Spaces 4”(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术馆,鹿特丹,2014)。他的首次个展举办于2005年的北京四合苑画廊。 |

郭瑛

| 郭瑛是一名香港独立策展人。她与国内外艺术文化机构广泛合作,包括艺术家发起项目,双年展,美术馆及商业合作。 她的研究型策展实践综合了当代视觉艺术中各种不同的形式——特定场域委任制作,表演,电影和录像。郭氏受香港大馆及卫尔康基金会邀请策划展览“疫症都市:既远亦近”(2019),同时她也是 LOOK国际摄影节的首席策展人(2017),并作为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策展人于M+博物馆策划“杨嘉辉的赈灾专辑”(2017)。在她以独立策展人身份策划展览之前,郭氏曾在2006年至2012年间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的策展人。 郭氏于2014年获授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 也是Clore领袖培训计划-香港奖学金2018/19的得奖者。除此之外,郭氏于2014年与本地艺术从业者成立Art Appraisal Club,以在香港推动批判性思维及鼓励业界的交流和讨论。该小组长期为艺术媒体供稿,文章经常发表于杂志、文化网络,及自主发行的双语期刊《艺评香港》。 |

初选评委

孙冬冬

| 孙冬冬,生于1977年,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外国美术史专业。在校期间,开始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相关领域,曾参与“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三年展”前身)的展览组织工作,从此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写作与展览策划。2009年入《艺术界》杂志担任资深编辑,负责学术专题策划与展览评论。2014年受邀担任平丘克艺术基金会“未来世代艺术奖”全球七位初选评选人之一。2014年—2018年连续担任华宇青年奖初选评委。2016年担任电影《游泳》(何翔宇作品)监制。现为自由策展人与独立撰稿人,现工作与居住于北京。 |

李棋

| 李棋,《艺术界LEAP》主编,《艺术新闻/中文版》副主编,前上海外滩美术馆(RAM)资深策展人,曾任职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伦敦英国电影学会(BFI)等机构。 |

瞿畅

| 瞿畅, Para Site艺术空间策展人,工作与生活于香港。策展项目包括:”海风“(2019,日惹双年展,与康喆明联合策展)、”巴西咖啡室“(2019,Para Site)、”陈泳因:硬忌廉“(2019,黄边站)、“黯恋”(2018,Para Site)、“罗玉梅:那传来浪声的方向”(2018,香港巴塞尔)、”渔米之乡记“(2017,Para Site)、“黑香”(2016,Para SIte)、“他/她从海上来”(2016,OCAT深圳),等。她亦参与多本出版物的写作、翻译及编辑工作。 |

王慰慰

| 王慰慰,策展人,目前在上海生活和工作。 拥有中国上海复旦大学韩国语言文学系学士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考古美术史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2010-2017),拥有丰富的当代艺术领域工作及研究经验。2015年,她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组织发起“MoCA艺术亭台”的计划,与大量国内和国际艺术家合作进行实验性艺术项目。王慰慰曾担任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分策展人(2018年)。近期的展览项目包括2016年以联合策展人的身份参与策划于韩国大邱美术馆举办的“我感受到的光-杨福东个展”,以及“叙事曲-动漫美学当代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2017)等。王慰慰于2018年获亚洲文化协会奖助,目前正在开展关于东亚地区当代艺术生态环境与年轻艺术家共生关系的系列考察。她还曾参与台湾关渡美术馆驻馆策展人计划(2017),以及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驻馆研究项目(2017)。 |

杨紫

| 杨紫,策展人,曾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及公共项目总监,具有近十年的艺术评论写作及策展经验。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于2008年参与UCCA“青年批评家计划”(YCCA),研习艺术评论写作;曾任《艺术界LEAP》杂志编辑,并为《艺术界LEAP》《艺术论坛》中文网和《艺术新闻中文版》等杂志长期撰写展评及其他学术性文章;担任《王音:礼物》《刘韡:颜色》《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曾梵志:散步》画册的执行主编。其策划或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肉身:恐怖谷”(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6);“密室”(上午空间,上海,2016);“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UCCA,北京,2017);“Pity Party”(sleepcenter,纽约,2018);“敢当:当代神石注疏”(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2019);“伍伟:龙伯”(户尔空间,柏林,2019);“韶华”(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2019)等,并为姜琤、谢燚、高源、蔡泽滨、张允菡、杨露子、尉洪磊、朱昶全等青年艺术家策划个展或个人项目。曾入围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 |